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出台了《达州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保障机制;明确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责任。在我市领导干部换届后,及时调整了市安委会组成人员,由市政府市长郭亨孝担任市安委会主任。市安委会全年共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5次。已出台《达州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并纳入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全市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均制定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按照《达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四川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的通知》要求,督促公安、交通运输、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三个必须”要求,明确监管范围和对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指导意见》,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和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完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省公告我市2处安全隐患已全部按期整治完毕。四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达州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201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评分细则》,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中,并建立了安全生产绩效与业绩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
二、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建设
一是深入推行安全生产依法行政。由市安办印发《关于加强全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等10余项规范制度,切实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和标准,着力规范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权限、方式、程序和裁量行为。二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全市安全监管系统行政权力实现上网公开运行。严格执行“两集中、两到位”,实行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一站式”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三是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市级相关部门建立了“双随机”名录库、年度执法计划,建立了行权平台公开运行月通报制度,对安全监管执法实行信息公开;落实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归口统计、联网直报工作。全年无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被省政府安委会挂牌和提级督办。宣汉县“5.30”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已在规定时限内结案,并向社会公开。四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安委会出台《关于深化全市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依法治理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深化全市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推进安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营造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政务环境。五是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制定出台《关于推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分类分级建立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审核批准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年度执法计划;市安办牵头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情况及文书档案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全市通报;制定实施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相关情况及时上网公开;及时调查处理宣汉县“5.30”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在规定时间内结案,并全文公开事故调查报告。
三、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高执法能力
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达州经开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于2015年7月成立经开区安全监管局,转发了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强产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达州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实施方案》和《达州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实施意见》,实施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基层执法力量。二是加强队伍和装备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岗位津贴;公车改革后,在原有1台应急公务用车的基础上,新增2台长租车,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和应急救援;市政府法制办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市安办牵头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情况及文书档案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全市通报。三是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市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3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主体工程已通过五项验收,内部设施设备已进入安装阶段;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实现政府和企业间预案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事故现场救援指挥和组织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四、注重源头管控和安全防范
一是深入开展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出台《达州市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 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市安委会印发了《2016年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对全年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重点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特种设备、粉尘涉爆、长输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完成11处煤矿关闭退出,化解过剩产能105万吨/年;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三是加强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公安部门严格管控审批人员集中的大型经营性活动;深刻吸取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坚决果断处理“三违”作业;市交通运输局加强邮政寄递物流安全监管和监测监控;市消防支队推进在老城区区域性火灾隐患片区采取“企业公益,政府补贴”方式筹资45万元,安装简易喷淋,将主城区新建的4个小型消防站纳入支队接处警平台;市质监局全面完成38台问题电梯隐患整治工作,完成了3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四是推进安防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三年攻坚战任务;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年”行动,将74名超员客运驾驶员纳入省“黑名单”驾驶人和市重点驾驶人管理;全面推进老旧码头结构加固改造,继续实施农村渡口渡改桥工程,消除水上安全隐患。
五、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设立安全生产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监督检查。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强安。开展安全生产预警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达州市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在高危行业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市级安全生产专家库,调整了专家成员,实施动态管理。三是强化职业卫生监管。编制达州市《职业病防治“十三五”规划》,在全市开展职业卫生交叉检查工作,推进职业卫生监管一体化执法,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督促关闭退出煤矿做好职工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共完成925家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在市、县主流媒体设立安全生产专栏,加强舆论引导;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实施周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康杯”竞赛等集中宣传活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专项检查;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切实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履职能力。五是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全面完成6个省级安全社区创建目标任务。六是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设立“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电话,对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实施有奖举报。七是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于5月中旬对我市4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将达昌煤矿纳入“黑名单”管理,并在媒体公开曝光;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促使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企业因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减轻政府的社会保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