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5-11-19 19:01:47

​省安办: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1-10月,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9起,死亡14人(占省下达控制指标64人的21.9%),受伤26人,直接经济损失104.9万元。发生较大事故2起。同比,事故减少31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受伤人数减少10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26万元。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市、县两级党委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决策层级,焦书记和包市长多次就安全工作作指示批示并提出严格要求。增加市委组织部为达州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调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安委会成员。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检查安全工作,组织重点企业业主谈心对话,大部分县(市、区)明确由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市、区)长分管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二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五落实五到位”,以法治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截至10月底,我市378个乡镇(街道)、865个有工矿企业的行政村中,“五覆盖”覆盖率均达到100%;6586个生产经营单位中,印制张贴挂图覆盖率100%;企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67人。三是及时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市安监局定期向市委组织部、市纪委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全市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安全责任体系。

  (二)突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监管部门5月至6月从达竹煤电集团聘请7名专家组成7个督查组对7个县进行了隐患排查、专项检查督查,抽查21个煤矿企业,查处隐患450条,停止采掘头面11个,处罚款2万元;围绕“两重点一重大”,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先后检查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企业(场所)512处,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063处,责令停产整改企业3家、拆除黑加油点3个,暂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1家,暂扣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2家;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省政府安委会下达的36处隐患整治任务已完成34处。公安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整治营运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校车、酒驾毒驾及高速公路行车秩序等专项行动,出动警力12745人次,查处危化品运输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60起,校车违法行为3起,曝光危化品运输违法案件3起,查处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142起,查处高速公路违法行为64起。公安消防部门从8月14日起,对全市高层、地下建筑消防进行了专项整治,特别对295家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场所进行了重点检查,发现火灾隐患961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904处,临时查封12家,“三停”14家。交通运输部门在安全大检查中围绕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和交通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先后检查企业157家,排查隐患80项,即时督促整治68项。打击非法违法行为644起(其中非法营运黑车163辆次),整治违规违章行为150起。责令停产整顿企业4家,注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1起。质监部门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70家,打击违法行为5起,检查一般隐患115项、重大隐患17项,分别督促整治110项和10项,其余的要求限期整改。

  (三)深化“打非治违”,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一是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市级相关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来,全市共检查煤矿、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6566家(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2857处,已整改12788处,整改率达99.5%,累计落实治理资金1270.9万元。我市成立了27个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小组,组织安监、经信、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工作人员71名、救护队员81名,并聘请专家54名参与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共排查131处矿井,排查安全隐患及问题3075条,其中重大安全隐患1条。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二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自8月全省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组织检查组709个,检查企业2930家(处),排查一般隐患6020项,已整改5882项,整改率97.7%,打击非法违法行为122起,整治违规违章行为2277起,停产整顿4家,关闭取缔3家,处罚款37.84万元。安全监管部门聘请专家按照“一矿一策”的要求对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会诊检查,9月会同省煤矿安全执法监察小组对达川区、渠县、大竹县和达竹煤电(集团)公司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对2015年关闭的6处煤矿进行了专项督查,确保关闭煤矿关死关实。新闻媒体对部分重大隐患整治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有效地推进了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市政府出台《关于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切实加强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的宣传贯彻落实,强化全市安全监管执法。

  (四)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狠抓经费保障。全市各级财政对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给予足额预算,把公共安全及隐患排查整治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全市各县市区安监部门专项工作经费人均在3万元以上。二是狠抓机构建设。今年7月,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市安监局经开区分局,市县两级均设立了安监部门和监管执法机构,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1-3名专兼职安监人员。全市“两级机构三级网络”的安全监管格局全面形成。三是狠抓应急防范。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并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信息共享;矿山(危化)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并在大竹县、宣汉县、万源市设立片区应急救援中队;成立了天然气勘探开发企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市政府组织开展高规格、大规模的危化品事故、火灾事故、防汛安全等应急演练4次,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全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5年,我市建设省级安全社区目标任务6个。目前,有5个建设单位已顺利通过省安全社区专家现场评审,另有1个建设单位将于本月内接受现场评审。五是强化职业卫生监管。积极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重点查处了用人单位是否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工作场所是否设置警示标识和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否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并配合省安全监管局完成了达州恒福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丙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工作。

  (五)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我市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活动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市共组建活动领导机构96个,组织活动动员会议230余次,各级领导发表署名文章、电视讲话9人次,出动宣传车辆1800余台次,悬挂安全生产标语600余幅,悬挂安全宣教挂图15000余幅,组织安全宣教展板300张,全市共组织咨询点200余个,参加咨询人员15650人次,接受咨询20余万人,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办专题墙报500余期,播(刊)发专题新闻180余条,播放专题片16期。组织安全法规知识学习、竞赛15000人次,组织各类安全知识培训250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方和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认识不足,在安全监管上不能持之以恒。二是我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频发、高发,实现监管无死角的全覆盖难度较大。三是我市安全生产点多面广,特别是煤矿、非煤矿山较多,车辆数量与日俱增,危险化学品运输频繁,安全监管要求高、压力大。四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导致业主对安全投入积极性不高,存在侥幸心理。

  三、明年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全面提升政府安全监管水平和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良好开局。

  (二)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战略,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1.强化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通过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找准安全监管系统推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结合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2.强化“打非治违”常态化体制机制建设,着力维护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把“打非治违”常态化作为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作为解决安全生产根本问题的重中之重,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中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宣传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引导,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强化高危行业、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农民工安全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拓展宣传阵地,加强安全生产正面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4.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着力提高安全监管效能。紧紧围绕以煤矿、交通、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城镇地下管网安全监管为重点的行业领域,以重大危险源、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部门和单位为主战场,对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危险场所、危险设施、危险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

  5.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推进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督办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隐患治理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对各类整治难度大、危险性高、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梳理建档,分级进行挂牌公布,严格落实责任,集中攻坚整改,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

  6.强化职业危害安全监管,着力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深入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治理。

  7.强化科技兴安,着力夯实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督导企业确保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加大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

  8.强化安全生产预警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进我市安全生产预警管理平台,加大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企业预案与政府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

  9.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着力从纪律上保障安全发展。加强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较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的监督考核。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达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11月13日